
【360百科李笑来简介】:李笑来,原新东方托福阅读、作文老师,现艾德睿智国际教育咨询合伙人,好与人分享,其博客文章很有内涵。
(1)相信我,如果仅仅用财富、权力、地位来衡量成功(即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么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数不尽的磨难,同时,也往往充斥着大量不可告人的细节。
(2)"要是……就好了!"这个句型是用来表达后悔情绪的,而"后悔"是最浪费时间的——无论如何,这种情绪都于事无补。
(3)母亲教我"读教科书,要先把所有概念都记下来,暂时不懂的就死记硬背。把概念牢记于心,就可以通过以后的学习和实践反复审视它,并形成透彻理解"。
(3)造 句 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
(4)所有的人都喜欢并重视甚至偏爱一种交换——公平交换。
(5)往往并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别说没有兴趣。
(6)凡是值得做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去做,做很久很久。
(7)看法只是对事实的"理解"而已,"理解"本身又不一定可靠。
(8)当你把时间花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相当于在他的身上倾注了你生命的一段,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反正,那个人、那件事都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不管最后你是喜欢还是不喜欢。
(9)因为在他们遇到挫折或者面对那些由自己曾经的错误决定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会非常痛苦,而这种程度的痛苦,必然被他们的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并在他们的大脑里消失。
(10)学习任何知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搞清楚它所有的基础概念。
(11)人们很难接受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已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
(12)如果不开始行动,就根本无从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者反过来,目标是不是确实不可行。
(13)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及经验的总和。
(14)阅读是能够识别文字的人接收信息的过程,故在阅读之前就肯定要有一个甄别所接收的信息是否可靠和有效的过程——这显然要依赖长期培养的甄别能力。
(15)"自以为是"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因为每个人生来都以无知为起点,而成长之路原本就是求知之路。
(16)读书,其实不见得一定要有目的,随意闲翻同样有益——有用的知识经常是偶然获得的。
(17)在生活中,有些人比另外一些人更懂得"眼见不一定为实"的道理——这就属于判定类知识。
(18)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时刻忍耐各种各样的不完美,否则事情根本无法完成。
(19)排斥状态会使一个人处在永无进步的状态,因为拒绝接收,所以无法接受——"接收"并不等于"接受"的道理不是每个人都懂(这也是一个简单而有实用的判定类知识)。
(20)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21)在很多人眼里,所谓的成功,不过是比较的产物。
(22)一般来讲,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就越容易实现。
(23)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最好先去读一下该学科的发展史,这是最好的起点。可惜,大多数人一直讨厌历史……
(24)心智真正成熟的人在一些情况下能够做到无须亲自经历,仅凭思考就得到深刻的体会。
(25)不明白"举证责任"的人,逻辑没办法明晰,脑子没办法清楚。
(26)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
(27)大多数人的大多数看法,基本上都是被灌输的,只不过对他们来说,那些"想当然"的看法早已与他们共生多年,不分你我。
(28)摆脱经验主义,不仅需要对道理本身的了解,还需要勇气。其实,求知的路走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依靠勇气,而非智商。
(29)我个人认为,在分享知识的时候,"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正确的;而在日常交流中,这个原则的适用性非常差。
(30)想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健康状态,要学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停止嘲弄他人。生活中我们很少真的会遇到他人的“弱”会影响我们的“强”的情况。更多的时候嘲弄别人“弱”只不过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强”,而真的“强”是不需要证明的,需要证明的“强”其实只不过是清楚地自证的“弱”。